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< 党建引领 < 党课开讲啦 < 正文

一百个党史故事大家讲(二)

来源:团委 | 发布时间:2021/04/30 17:25:50 | 点击:

1934年11月初,时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,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,途中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,于1935年1月29日被俘。同年8月6日,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,年仅36岁。在狱中,方志敏写了《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》《可爱的中国》《清贫》《狱中纪实》等16篇文稿,他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了一个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诚与执着。坚定的信仰体现在革命者的生死抉择上。国民党为了劝降方志敏,不择手段进行威逼利诱。蒋介石曾指使原国民党中央监狱长“劝方自首,将功赎罪”。方志敏的铮铮誓言,使得若干年后监狱长回忆起这件事时仍感叹:“我感到方志敏信仰坚定,胸怀广阔,是一个非凡的人才。”在一场突然的提审中,法官“善意”地提醒方志敏不要固执己见,所谓共产主义不过是盲从,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的东西,不值得用现实的生命去换取。方志敏回答:“我方志敏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。我完全知道这个结局。但既然不能两全,我只有选择一死。”最终,方志敏慷慨就义,用生命捍卫信仰。

1926年11月7日,李鑫、吴澄、周霄、杨静珊在昆明市平政街节孝巷24号(今55号)召开了云南省第一次党员会议。会议由李鑫主持,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和陈延年的指示,决定建立中共云南特别支部,吴澄任书记,杨静珊为秘书,周霄、黄丽生专任云南农民运动特派员。中共云南特别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的第一个地方组织,它的建立,是云南历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,标志着地处边疆、民族众多的云南,开始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。从此,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,在云南各族人民的有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,为从根本上改变云南各族人民被剥削、被压迫的悲惨处境,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,开始了艰苦卓绝、不屈不挠的斗争历程。

回顾秋收起义这段历史,不难看出,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胜利,关键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,有严明纪律和优良作风的坚强保障,毛泽东就总结说过:“加强纪律性,革命无不胜。”

前期策划:组织观念和保密纪律的生死考验。毛泽东作为秋收起义的领导人,慎重地将起义策源地选在了江西萍乡安源。这里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,我党曾经在此领导组织过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,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,形成了组织严密、纪律严明、战斗力强的路矿工人俱乐部,从组织纪律和保密等方面为秋收起义提供强力保障。毛泽东第一时间赶赴安源,紧锣密鼓进行了一系列安排部署,于1927年9月初,在安源张家湾召开起义前军事会议,成立了“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”和下辖三个团,设定了工农革命军的军旗,对整个秋收起义作了较为周密细致的作战计划。

起义中坚:一支训练有素的工人队伍的浴血奋战。张家湾军事会议一结束,毛泽东在安源直接指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的组建。这个团主要由安源工人纠察队、矿警队,以及邻县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组成,共计2100多人,占整个秋收起义部队的40%,其中安源工人1300多人,占第二团总人数的60%,其中很多是参加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中坚力量和中共党员。

1936年3月底,由贺龙、任弼时等率领的红二、六军团接到朱德总司令“北渡金沙江,北上抗日”的电令,迅速调整战斗部署,开始了以抢渡金沙江为目标的战略转移。红二、六军团由贵州突入云南,突破重重敌障,进抵鹤庆县。

此时,国民党军判断红二、六军团将由云南永胜县抢渡金沙江,故布下重兵企图围歼红军。红二、六军团识破敌人阴谋,在佯攻永胜的同时,主力部队转向丽江急进,以甩开敌军,在其防御薄弱的地带渡江北上。

在丽江行军途中,红军途经9个乡镇,110个大小村庄。红军所到之处,开牢释囚、开仓济民,宣传共产党政策,严明军纪、团结群众。和庚吉是丽江历史上最后一位进士。当红军长征过丽江,古城内外人心惶惶时,这位已隐居深宅的老人却走出家门,号召大家迎接红军,还把自己的一座大院让给红二军团做指挥部。在他的动员和影响下,丽江民众出城来到5公里外的中岗村东元桥,隆重摆设香案、敬备酒茶、献上供品,迎接红军进入丽江古城。据丽江历史研究机构统计,红军在丽江期间,共有71名各族百姓自愿为红军做向导,有1000多户农民家里住过红军。此外,还有14名丽江青年参加了红军。红军在丽江仅停留了5天4夜,却与丽江人民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,也在各族人民的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。

 

 

TOP